很多人常常在問,現在還有這樣的習俗嗎?
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?
難道不這樣做就是不孝嗎?
為什麼一定要這樣拜?為什麼??
這已經過時了,現在年輕人才不吃這一套
這當中,經歷著時間考驗,有太多個為什麼?

當社會不斷演進
很多傳統習俗隨著一代一代漸漸被一點一滴遺忘
像是披麻帶孝、做七、婚禮儀式⋯⋯等等婚喪喜慶傳統習俗
愈來愈簡化且簡短
簡化到家人其實也就不知所謂何來了?為何而做?
但並不是說,因此就顯得親友的不重視
而是有時候「傳統」之美,更顯保留之珍貴,就像古蹟一般
老祖宗的智慧,將時代之軌跡彰顯
一代一代傳承下來,我們更應該珍惜記錄
為何要「封釘」?為何要「訃聞」?其來有自

就像前幾天的新聞,有記者訪問著端午節的由來?
沒想到知道的只有少數的1-2個人
趣味的是,正因為大家都忘了,所以我們應該要取消端午節,
還是加強由來的說明呢?
是不是跟婚喪喜慶習俗的狀況很像呢?
沒有傳下來,大家就快漸漸遺忘了

 

在2017現代社會中,仍然在傳承著台灣傳統習俗文化的老師並不多
而楊烱山老師是實務與理論同時並進的婚喪喜慶第一把交椅、台灣國寶之一

講故事是楊老師喜歡的上課方式
如果⋯⋯你和我一樣
想知道一些禮俗的由來嗎?
想知道為何拜拜要七雙筷子、七個酒杯、七個碗嗎?
想知道訃聞的由來或封釘等傳統習俗
⋯⋯以上等等
台灣老師「懂」的那麼多的人,真的不多
讓你透過聽故事的方式
深入淺出的了解
想聽故事了解傳統習俗嗎?
快加入我們
錯過了,就可惜了~


若對婚喪喜慶、生命禮儀、寺廟拜神、祖宗牌研究有興趣的朋友

歡迎可以參考老師著作的相關書籍喔~
楊老師全系列書籍賣場

arrow
arrow

    婚喪喜慶禮儀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